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行业聚焦 >> 公路 >> 正文
我国公路隧道塌方段治理方法
作者:未知 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2-1-9 19:55:24
钢按70cm间距安装,加设楔形砼垫于喷射混凝土与型钢之间塞缝。

  (3)未塌方段由于受到塌方体的影响,紧邻塌方体10m范围内的周壁围岩发生较大变形,严重侵占了二次衬砌规定的5cm~10cm,最薄处只有40cm。为了确保二衬尺寸,对侵限地段已经施工完毕的工字钢支撑进行了抽换。抽换采取间隔抽换,型钢更换后,对侵入二衬范围的喷射砼进行凿除,满足设计初支厚度后进行重新补喷,然后再进行二衬的正常施工。

  3.2塌方整治总体方案

  塌方体围岩结构属V级围岩,塌方体厚度为8m~17m,高度为36m,塌方空腔较大。在处理、加固好未塌方段后,在做好隧道地表排水和保证安全的前提条件下,按照下列方案和工艺过程进行塌方体处理。

  3.2.1加强对塌方体的监控量测

  对洞周塌方范围进行定时、定位的观测,随时掌握塌方体动向,并将现场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以便对围岩稳定进行分析,修正和完善抢险方案。

  3.2.2洞内塌方影响段处理

  (1)对塌方体表面喷一层20cm厚的C25早强混凝土并挂网将塌方体封闭,保持塌方体稳定。应在塌方体下部打入Φ50mm×5mm钢花管,以利塌方体内排水工作。

  (2)在塌方影响段内采用Φ89mm×6mm超前注浆钢花管,环向、纵向间距分别为50cm、100cm,扇形布置,外插角为15°、30°、45°,长度为18m。

  (3)待塌方体注浆固结强度及超前支护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对塌方段进行开挖。严格采用双侧壁导坑,必要时加上下台阶法进行掘进,逐段清理塌方体并开挖到设计轮廓线后,随即喷射5cm混凝土,架设22a工字钢支撑(间距为50cm)。并用注浆小导管锁脚(每处施做两根3.5m长,Φ50mm×5mm小导管),必要时可施工临时仰拱(现浇20cm厚C20砼),钢支撑架设后应立即复喷到位。

  (4)初期支护采用Φ50mm×5mm小导管(长为5m,外插角为60°),小导管纵、环向间距皆为1m和挂网喷C25砼(厚30cm),22a工字钢支撑(间距为50cm)。

  (5)二次衬砌比原设计有较大加强,厚度按60cm,混凝土标号采用C30钢筋混凝土,钢筋直径采用Φ25mm,间距为10cm。

  (6)注浆:为了保证水泥浆液在土体中一定范围内扩散,注浆材料采用C30细粒水泥浆,注浆压力为3.0MPa.施工时注浆量根据现场试验进行确定。注浆时先拱墙、后拱部,并采用隔孔注浆方式。注浆结束标准,注浆压力逐步升高,达到设计终压并继续注浆15min以上,注浆量一般为20L/min~30L/min。

  (7)初期支护完成后,仰拱紧跟施作,尽快形成初支闭合环,并要求二衬衬砌紧跟,使塌方体变形小并保证塌方体稳定。侧壁临时支护拆卸前必须对注浆过的围岩钻孔取芯,检测注浆效果,若注浆效果达不到要求,须重新补注加固。

  3.2.3洞顶地表处理

  (1)修筑洞顶塌陷坑周边的截排水沟,以阻止地表水继续向塌方区汇集。

  (2)在山体周边表面裂缝填灌C20水泥浆(上边大裂缝可用黏土填筑,表面再用水泥砂浆隔水),回填地表凹陷处并进行夯实,在其上喷一层厚20cm的C20早强混凝土将塌方体封闭,保持地表塌方体的稳定。

  4、塌方处理的施工要求

  (1)监控量测要求,先期监控频率每班监控1次,待变形基本控制住后可改为每天1次,及时向设计代表和总监办汇报监控结果。

  (2)遇到突发事件,立即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应确保施工安全,采用3班工作制,安全员应随时注意观察围岩变化。若有突变,所有人员必须立即撤离。同时要加快处理速度,以尽量减少裂缝发展。

上一页  [1] [2] 

文章录入:web33742    责任编辑:web33742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