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深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模式探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行业聚焦 >> 市政 >> 正文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制式分析探讨
作者:佚名 来源:互联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09-1-9 9:48:02
每隔15—20年就需要更换一次滑触导线。

    接触轨的特点是坚固耐磨,使用寿命长。我国地铁考查人员在伦敦地铁看到了使用100年的第三轨。前几年,北京地铁曾对低碳钢接触轨磨耗状况进行过检测,经过20多年的运营,其磨耗量不到5%。按此推算接触轨使用100年其磨耗量也不到25%。

    与此相比,架空接触网在100年内须更换5—6次滑触线。运营单位需要一次次地再投入资金。
 
    因此,从使用寿命和节约投资考虑,接触轨方案具有较大优势。   

    3.5 维修及管理费用比较

    1 架空接触网系统

    架空接触网在运营中维修调整工作量较大,需要组建接触网维修工区。按照国家电气化铁路规定,一个接触网工区定员需25人,配备专用的接触网检查车,承担10km左右线路接触网的维修任务。按此计算,一条20km长的地铁,需要设2个接触网工区,定员约50人。

    接触网工区的车辆、机具设备、以及人员工资福利等,使运营管理单位每年要付出一笔很大的维修费用及管理费用。

    另外,在日常运营中,若接触网发生断线事故,接触网维修车无法开进隧道内,全靠人工抢修。由于作业面高,抢修很困难。香港地铁最长的抢修时间达12小时。 

    2 接触轨系统

    采用第三轨供电,其结构简单坚固耐用,几乎不用维修。北京地铁没有专职的三轨维修人员。由线路维修人员兼顾三轨维修。

    平常三轨维修的内容有,擦拭绝缘瓷瓶、检查馈电线接头焊点、调整三轨安装位置、检查防爬设备、调整三轨弯头。,这些简单的维修工作,不需要大型机具设备,所花维修费用较少。因为三轨坚固耐用,也不存在断轨抢修问题。

    3.6土建费用比较

    快速轨道交通的土建费用,与工程地质条件和施工方法有关。地下车站明挖施工,与供电制式无关,盾构法施工的区间隧道断面,两种供电制式相同,不需要进行比较。

    用明挖法施工的区间隧道,两种供电制式的净空高度不同,具有可比性。

    我国地下铁道限界标准规定,DC1500V架空线系统的隧道净空高度为4.5m;DC750V三轨系统的隧道净空高度为4.2m。二者相差0.3m。 

    按此计算,DC750V三轨系统,每延米区间隧道(双线),可节约钢筋混凝土0.42m3, 每公里隧道可节约投资46万元。

    用矿山法施工的直墙拱型隧道,DC1500V系统与DC 750V系统,净空高度相差0.25m。每公里隧道减少开挖量2350m3,可节约投资约70万元。
 
    3.7城市景观效果比较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重视城市环境和景观。上海地铁3号线建成以后,人们开始反思架空接触网对城市景观的负面影响,实际上这个问题十年以前,在国外已经引起重视。

    1990年建成的新加坡地铁67km线路,1998年马来西亚吉隆坡建成的两条高架轻轨,以及1999年建成的泰国曼谷轻轨,从城市景观效果考虑,均采用第三轨馈电。

    北京地铁13号线,以地面线和高架线为主,采用第三轨馈电。其景观效果受到了市民的称赞。

    前年在杭州地铁的一次评审会上,上海某知名专家,就供电方式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上海地铁1号线当时预测的客流量较大,选用A型车8辆编组,车组重量达440t。按照这样大的负荷确定系统采用DC1500V架空线供电。

    对于一些中等城市,客流量不是很大,选用B型车6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文章录入:ArticleInput    责任编辑:ArticleInput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