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关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思考
浅议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方法
浅论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
探析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
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简述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初探
如何进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浅谈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关于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探讨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项目执行 >> 风险管理 >> 正文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作者:未知 来源:项目管理者联盟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2-1-31 19:33:04
:第一个约束条件是个人理性约束,又叫参与约束,也就是说要使承包商有积极性参与进来;第二个约束条件是激励相约约束,也就是说,要使承包商有积极性按照业主的希望,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努力工作。

  2.3加强信用建设项目管理者联盟文章

  诚信,是指一个人、一个单位的可靠性、社会责任感和可信任程度。在商品经济社会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及个人商业信用状况,以及整个社会经济信用关系的信赖、认可程度,是衡量某个国家、地区或经济组织的经济环境和运行状况及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因此,必须规范和整顿建筑市场秩序,逐步在建筑市场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建筑市场信用制度是指为了改善建筑市场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状况,约束市场主体在交易过程中的机会主义行为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范的组合,是降低建筑市场交易费用的有力保证。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秩序还比较混乱,市场参与者行为还不规范,因此,项目各主体均应树立诚信意识,对自身行为进行规范,认真履行合同,展示自己的真实信息,加强相互沟通,着力解决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同时应该采取“政府推进,市场运作,法律保障,社会监督,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方式加强建筑市场信用制度建设,从而约束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行为,使失信者难以生存发展,守信者赢得竞争优势。信用制度的建设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明确政府在信用制度建设中的作用。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还不成熟,目前建筑市场信用制度建设需要政府来启动和推进,但要有长期规划,分阶段实施。社会信用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在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信用制度建设中,政府应以信用为立法基点,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指导、维护社会信用;提高政务信用信息透明度,建立公开的社会信用信息网络;激励、引导市场主体切实践行诚信为本的行为准则;推进、培育中介服务机构的建立;加强信用监督,惩戒失信行为。

  (2)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信用法规体系。国家颁布的信用法律法规指导整个建筑市场信用制度的建设,建设领域要根据国家信用法规,结合行业特点,建立有关信用征集、信用评价、失信惩戒等一系列信用制度,合理界定信用信息的征集及公布范围,在确保信用信息的真实、完整性的同时,对政府的国家秘密、企业的商业秘密和公民的个人隐私施以有效保护,并且有效发挥法律和市场对失信行为的双重惩罚机制,切实保护守信企业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信用法律环境。

  (3)注重建筑市场信用意识的培养和提高。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引导企业加强信用管理和防范意识,强化个人特别是各级政府公务员、企业主要经营管理者和中介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信用观念,让“诚实守信”的理念深入人心。具体说来,一是要加强信用教育,培育“信用至上”的意识;二是要加强舆论的正确引导,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氛围,使人们真正认识信用的重要性。

  (4)培育和发展信用中介服务机构。要借鉴国外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经验,参照我国社会信用体系试点和示范的经验,大力推进和发展建筑市场信用中介服务机构,主要包括征信、资信评级、工程担保和保险等机构。信用评级是信用制度建设的核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建设系统企业资质的审查、审批应由市场机制来调控,因此,要积极引导信用评价机构通过独立、客观、公正的信用分析,依据科学的信用衡量标准,对建筑市场有关企业的信用状况作出恰当的评价,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造条件。同时加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规范与管理,通过登记、备案、监管,建立建筑市场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市场准入、清出政策,并与社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融合,实现信息共享,为建筑市场交易提供高效的信用服务。

  2.4建立项目风险预警机制

  控制项目风险的重要一点就是建立项目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信息不对称”的风险预警。项目风险预警主要是对项目运行过程中各风险因素对项目影响的可能性进行分析、预报;项目风险预警机制则是按项目风险因素设计相应的指标体系和经验性目标参数,经目标值与观测值相比较来决定项目风险程度的事前控制。建立项目风险预警机制有利于快速发现关键风险因素,将这些关键因素作为风险管理系统的风险预警点并及时进行预警,达到提前控制、预先管理的目的。

上一页  [1] [2] [3] 

文章录入:web33742    责任编辑:web33742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