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项目执行 >> 工期与控制 >> 正文
浅谈项目管理施工进度控制
作者:刘玉萍 来源:中国鸣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2-7-10 18:03:33

  摘要: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从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政府监督等多方面综合治理,采取措施,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强化质量意识,实行质量预控,这样才能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全面提高。

  质量管理贯穿于建筑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中心问题是质量管理,为了保证和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生产者和管理者就必须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质量标准、规定,在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中进行严格控制,并要满足用户的需求。

  一、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的意义与特点

  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是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统筹建设施工全过程、促进施工企业技术进步及优化建筑施工管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建设的速度,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安定。因此,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对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和谐的进程中产生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意义深远。

  质量管理是决定工程产品最终质量的关键性阶段,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涉及各个方面的内容,从人的因素,到设计、机械、材料、环境等等,如果不认真严格地加以对待,很可能产生严重的质量问题,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建筑工程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要求在安全、经济的基础上强调其耐久性和功能性,而不同门类、不同用途的建筑工程也都根据其特定的应用方式或环境条件有所不同,这就决定了工程项目质量波动大,影响因素多,质量问题具有隐蔽性,终检难度大。这些质量问题使工程质量的管理具有了复杂性、动态性和全过程性等特点。

  二、我国建筑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1、自然条件影响。施工项目周期长、露天作业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温度、温度、日照、雷电、供水、大风、暴雨等都能造成重大的质量事故,施工中应特别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预防。

  2、未加固处理好地基。对软土、充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岩层出露、溶岩、土洞等不均匀地基未进行加固处理或处理不当,均是导致重大质量事故的原因。必须根据不同地基的工程特征,按照地基处理应与上部结构相结合,从地基处理、设计措施、结构措施、防水措施、施工措施等方面综合考虑治理。

  3、施工和管理问题。工程质量问题,往往是由施工和管理所造成。例如不熟悉图纸,盲目施工,图纸未经会审,仓促施工或不按图施工。把铰接作成钢接,把简支梁作成连续粱等,不按

  有关规范规定施工。如现浇混凝土结构不按规定的位置和方法任意留设施工等,不按有关操作规程施工;缺乏基本的结构知识,施工蛮干等等。

  4、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如:钢筋的力学性能不符合标准,水泥受潮、过期、结块、安定性不良,砂石级配不合理、有害物含量过多.混凝土配合比不准,外加剂性能、掺量不符合要

  求时,均会影响混凝土强度、和易性、密实性、搞渗性,导致混凝土结构强度不足、裂缝、渗漏、蜂窝、露筋等质量问题;预制构件断面尺寸不准,支承锚固长度不足,未可靠建立预应力值,钢筋漏放、错位,板面开裂等,必然会出现断裂、垮塌。

  三、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几点建议

  1、强化质量意识,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基础。施工企业的领导必须视自己为企业质量的第一责任者,必须视质量为企业的生命线,使全体职工人员认识到工程质量关系到企业兴衰成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关系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使其主动尽职尽责,为提高工程质量贡献力量。同时,要控制施工质量,就必须优选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通过加强员工的政治思想和业务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素质和质量意识,树立质量第一、预控为主的观念,使得管理技术人员具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技术指导和质量检查的能力;施工人员要严格执行质量标准、技术规范和质量验收规范的法制观念,使整体技术力量加强,从而保证各个岗位配备合格的人员。

  2、实行质量预控是提高工程质量的科学方法。质量预控是针对具体工程项目或合同规定的专门的质量措施,计划和活动顺序的文件,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对已干过的工程项目可引用原有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工法等作业指导书。对新开工的工程项目编制的质量计划一般包括几个主要方面:(1)需要达到的质量具体目标值;(2)施工各过程的步骤和部署;(3)不同阶段的职责、权限和资源分配;(4)适用的试验、检验、测量和审核大纲;(5)可能遇到的施工环境的保证措施;(6)样板开路和实验阶段。通过质量预控,尽量做到技术上的先进性,方法上的可操作性、管理上严密性、经济上合理性、确保质量体系的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33742    责任编辑:web33742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