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工程策划 >> 采购招标 >> 正文
施工企业的切肤之痛——材料设备采购中的“潜规则”
作者:佚名 来源:项目管理者联盟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2-2-2 19:22:01

  核心提示:本文告诉我们在材料设备采购过程中主要有哪些潜规则存在,它们是怎样产生的,又是如何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市场的健康的?

  什么是“潜规则”?“潜规则”顾名思义就是相对于“明规则”或“正规则”而言,不能拿到桌面上来说的,它绝不敢被公示于人,但是却又在某一行里得到广泛认同,起着实际作用,人们“必须遵循”的一种规矩。

  那么,在建筑行业,材料设备采购中的各种现象究竟是怎样的呢?材料设备采购,作为施工方的建筑企业,要施工,材料设备采购不可避免。但是,凡是牵涉到经济利益的地方,监管如果不到位,必有黑洞存在。

  材料设备采购市场存在的潜规则

  现象之一——回扣:材料设备采购,作为施工方的建筑企业,要施工,材料设备采购不可避免。但是,凡是牵涉到经济利益的地方,监管如果不到位,必有黑洞存在。就是说,作为建设单位的建筑企业材料采购员前去购买材料,材料供应商承诺采购员并实现的按一定比例给与采购员和相关头头脑脑的好处费,这些好处费可能是现金,也可能是购物券、物品什么的。也可能是提供给出外旅游费出境考察费或者子女上名牌学校甚至出国留学费用。那么,有人可能会问,这材料供应商傻呀?有钱不知道装自己腰包里,还要白白拿出来给买家?其实,材料供应商真是傻吗?不是,他们是真正的聪明人,这些好处费是不会白给的,采购员和相关头头脑脑也是不能白拿的,他们一旦拿了好处费,俗话说:吃人嘴软,拿人手短。一旦采购员入了套,材料供应商就可以以次充好,以劣充优,将一些假冒伪劣产品作为正宗品牌或者质量好的材料卖出去,采购员和相关头头脑脑们也只好睁只眼闭只眼购进这些材料。从中可以看出,材料供应商不是傻,他们是以小的付出换得大的赢利,他们  现象之二——甲供材:作为建筑施工企业,购买材料设备应该是分内之事,材料设备是建筑的骨肉,有了材料才能施工嘛,可是材料设备采购在不正常的环境里,有着不言而喻的“油水”可沾,于是就像“唐僧肉”,人人都想分一杯羹。在建筑施工中,对施工具有“生杀予夺”大权的甲方业主在这方面自然也不会怠慢,所以在材料设备的采购中,甲方业主会特别提出,哪些材料是由他们自己或者指定供应商供货,或者干脆在施工合同中就明确写明,哪些材料、哪些设备是由甲方和业主提供的,这部门材料简称“甲供材”。这些材料设备有时候是整个材料中的重要部分,占材料费的比重很大,“指定”材料商往往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出售,给施工企业带来额外的费用增加。当“指定”材料商和业主有私下的关系时,这种费用增加的额度甚至会相当大。

  现象之三——“人情”供货商。何谓“人情”供货商呢?就是说,在施工企业进行材料设备采购的过程中,本来应该向那些有正规经营执照、信誉好的供货商购买,但是一些所谓的关系户,掌权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部门,甚至是掌握了企业生产经营、信贷命脉的一些部门,比如工商税务、银行、街道政府等部门,通过各种渠道,介绍来这样那样一些物资供应商,这些供应商还并不是大厂家,八九不离十的都是些资质不过关、信誉不太好,销路不畅的小厂小商家。名为“照顾照顾”,实际上就是摆明了企业要从这些“人情”供货商那里购买材料,购进设备,甚至连施工企业最近一段时间需要啥材料什么设备,人家也是打听的一清二楚,打着某某部门某某的名号,直接上门推销,这样的“人情”,这样的推销施工企业不认也得认。

  现象之四——买方代买购货发票。众所周知,发票就是商家向国家缴纳税款的凭据。在我们一般人的观念里,纳税一般是卖方亦即商家的义务。可是据老尹讲,在材料设备采购市场,买方替商家缴纳税款几乎已经成了“潜规则”。但是这种“潜规则”不是从商家嘴巴里明说出来而是通过材料的价格对比反映出来的。比如,在采购材料时,商家会明确地告诉买家,要发票和不要发票材料的卖价是不一样的。要发票就要在原有的价钱基础上加上税款钱。可能大家会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在材料采购市场这已经是“潜规则”。用材料供应商的话说:大家都这样。究其原因,这是供应商为了逃避税款缴纳所采取的办法,促使买家少要发票,这样他们也少缴纳税款,即使买家真正向他们索要发票,他们也就想当然地把义务转嫁到买家头上,“要发票就得加钱”。

  造成这些潜规则现象的深层次原因

  材料供应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计划经济时代,什么都讲计划,所有的物资供应、材料供应都是按计划来操作,生产厂家也就那么几家,有的材料属于紧俏商品,由于生产厂家少,经济流通不发达,作为买方的建设单位,因为工期紧张,工程需要,迫切要购买材料,卖方市场成了市场主流,那时是不存在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