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关于北京地铁在建工程建设管理的思考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市政技术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2/23 13:27:58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4) 目前地铁工程施工一般都需要降水, 降水必然会引起地表发生沉降。而且, 就目前降水技术而言,长期降水不可避免地会带走部分细砂, 因此, 降水除造成地表沉降外, 还有可能使地下原有“空洞”发生恶化或“制造”新的地下“空洞”, 一旦遇到外界因素干扰, 超过“空洞结构”的抵抗能力, 就会导致坍塌事故。
 

     (5) 施工单位生产规模扩张过快, 管理和技术力量严重不足。这几年由于全国建设规模持续高速增长, 施工队伍的生产规模也随之迅速膨胀( 见表 4),但管理和技术力量并没有相应增加, 特别是具有地铁施工和管理经验的人员更是缺乏。北京地铁工程中有些标段真正在现场组织施工的主要管理人员, 如总工等, 大学刚毕业几年, 连地铁施工的基本工法和组织施工的基本过程都没有弄明白, 根本无法对施工的重难点实施有效的掌控, 安全隐患往往不能事前消除。另外, 作业队伍不稳定, 操作工人新手多。根据统计,有相当数量的农民工由农村直接进入地铁工地参加施工, 缺少有效的培训, 对地铁工程的安全风险全然不知, 自我保护意识缺乏, 操作技能差和劳动纪律差,特别是与安全作业有关规定得不到严格的遵守。根据这几年的统计, 安全事故所危及到的人员基本上都是刚进入地铁施工现场的农民工, 有的工伤人员进入施工现场甚至不到 5 d。

4. 2 工期风险
  (1)目前在建的地铁 4、5、10 号线、奥运支线及机场线, 除地铁 4 号线计划在建国 60 周年前建成运营外, 其他 4 条线都要为 2008 年举办“奥运会”服务。这4 条线中有些已向国际奥委会承诺, 并已向社会公布。同时, 奥运会期间的交通组织方案都已把这些线运送客流的能力统一考虑进去, 工期不可能后延。但从建设过程中所碰到的诸多矛盾看, 涉及面广, 有许多矛盾并不在建设队伍的掌控之中, 已严重地制约工程的进展, 虽然参建各方均积极努力地克服各种困难, 全力以赴组织施工, 但要按期建成投入运营, 确实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全力配合与大力支持。

  (2) 面对当前全国以及北京市的地铁建设局面,我们确实存在如前所述的六个方面的不足。这些不足都会给工程建设带来不同类别的隐患, 直接对工程的建设工期造成严重威胁。
  (3) 征地、拆迁与管线拆、改、移及加固工作量巨大且耗时, 严重制约建设工期。征地和拆迁涉及到许多现有政策的配套问题。如何“依法行政”?如何“以人为本”? 如何做到“合法、合理又合情”?现实操作中碰到不少困难和新问题, 所涉及到的各类人员的情况和需求, 千差万别, 需要做大量的细致的工作。这些都是需要以时间作为代价。管线涉及到各类产权单位, 管理部门众多, 协调量大, 缺少统一协调和管理的部门或机构。实施过程中, 既有专业技术问题, 也存在行政管理和责任问题, 更有部门经济利益问题。应该说这些问题在现阶段都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还会继续对工程建设造成制约, 直接影响建设工期。

5 搞好在建地铁工程的几点思考

  总结北京地铁工程建设管理的经验, 可归纳为:客观上存在六个方面的不足; 操作上具有六大矛盾和困难; 工程组织与实施全过程中伴随着两大风险的威胁。如何化解这些矛盾, 克服这些不足, 消除风险的危害, 需要我们去思考、去总结, 并有所创新。

5. 1 强化建设管理, 提高工作效率

  首先, 要强化地铁工程建设管理, 并坚持以合同内容为强化管理的依据。坚决要求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必须按招标文件和中标所签合同约定, 组建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的组织机构, 配齐承诺的技术和管理人员, 同时还必须坚持采取有效措施将技术和管理人员锁住和稳定下来, 严禁骨干人员流失。
  其次, 要简化工作程序, 减少中间环节, 加快决策速度, 提高办事效率。要坚持会前认真了解和掌握情况, 与相关人员充分沟通, 做好会议准备, 会上要解决问题。尽量杜绝开会不定事, 越开会问题越多的现象。
  第三, 应探讨和制定一批可操作性强的措施, 保证管理到位。如: (1)通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