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工程策划 >> 采购招标 >> 正文
招投标工作网络化探析
作者:佚名 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1-12-25 10:05:16

  摘 要:“古老”的招投标工作程序从某种程度上存在较多缺陷,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招投标环境,必须进一步引进招投标网络化,但是应该根据我国目前建设行业现状进一步完善招投标网络化、电子化进程,使网络化招投标工作向更加健康方向发展。

  我国自1976年引进招投标模式,至2011年,已经30余年了。招投标制度的推行,使工程的发包从计划分配为主转变到以投标竞争为主,工程承发包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1].招投标形式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管理制度相适应,具有适应现代工程管理和适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双重优越性,是一种比较好的工程承发包形式[1].招投标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招投标制度在提高经济效益,推进体制改革,培育市场体系,乃至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官方统计,全国专业从事招投标代理的机构达5000家之多。2000年《招标投标法》实施后,招标投标活动步入法制化轨道,全社会依法招标意识显著增强,招标制度逐渐深入人心[2].建设工程的招投标初衷体现:公平、公正、公开、诚实守信,择优定标,确定承包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新事物、新政策不断涌现,招投标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况。

  1招投标制度现状

  1.1业主

  1.1.1 招标人不能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信息进行有效识别,不能正确下达“通行”与“截留”指令,不法招标人受到利益驱使,通过低资质向高资质挂靠,无资质向有资质挂靠,蒙混过关,出现“正规军中标,游击队干活”的非正常现象。

  1.1.2 招标人对相关信息“屏蔽”与“公开”倒置。招标过程中对于应该公开的信息不公开,使得大量有条件的投标企业不知情或知情不及时而没有机会参加公平竞争。相反,招标人跑风漏气,给违规违法行为预留了大量的作弊空间,招标人把本该屏蔽的信息却在投标人之间相互流通,最终形成恶意的围标串标。

  1.1.3 假公开招标,真“私定终身”。某些建设单位在招标前暗中敲定承包商后,随便选定几个承包商前来投标,制造公开招标的假象。

  1.1.4 业主利用招标中的强势地位,将清单存有的不准确风险转嫁给投标方[3].

  1.2承包商

  1.2.1 承包商获取中标的方式和方法

  (1)承包商通过各种手段获得业主的支持,形成私下交易、暗箱操作等“默契”以提高投标的准确性,这是一种看不清、理还乱的关系,极易产生腐败[3].

  (2)承包商通过围标的方式实现中标[3].

  1)串通入围的3~4家企业控制报价的加权平均值,增大中标概率;

  2)本身入围的多数企业是由一个非法中介人控制,使报价能尽量靠近得分的最高点位,以确保中标。

  (3)承包商通过非法手段获得评标专家的名单,并实现干预,从而获得中标;

  (4)有些承包商在资质问题上做手脚,有的出钱购买营业执照和资质等级证书,有的盗用或借用他人证件参加投标。

  1.2.2 承包商工作量加大,中标“变数”增加

  部分招标人不提供电子格式的工程量清单,导致投标人要做大量的重复工作,由于录入量很大,投标人极易引起输入错误,结果很多优秀的投标人因为这些错误没有中标,甚至被废标,招标人因此失去了寻找更有竞争力的报价机会;这种投标人也有可能因为评标不仔细,误打误撞中了标,但在后期的结算中必然引起纠纷,而合同对这些纠纷又没有相应的约束。这必将导致承包商失去机会或“误中标”,必给后续工作埋下“隐患”。

  1.3评标专家

  1.3.1 所使用评标方法欠完善

  (1)评标过程实行全封闭,除非特大工程“拉出去”隔夜以外,99%的工程是企业的公司当天评完[4].

  (2)专家的“权利”与“责任”的分离,为专家操控留下作弊空间。一些项目业主、投标企业、代理机构、评标专家为了获得非法利益而结盟,形成“领导控制业主→业主操纵中介→中介操纵专家→专家操控结果”的利益链条。

  1.3.2 评标专家组成欠完善

  建设工程项目本身具有地方性,现行评标办法更容易受地方保护、行政干预等人为因素的影响[3].专家和业主代表的个人素质不一样,在某些情况下,一两个人是可以左右中标结果的[4],导致评标结果出现偏差。

  1.4评标制度

  1.4.1 评标过程

  (

[1] [2] [3]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