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BT项目中若干法律和经济问题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5/16 12:32:44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T项目,强化政府对BT项目的监督。政府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监督:

  1.明确方向——提供技术资料、培训管理人员、有效地发挥财力资金的杠杆效应,确保BT项目的工程质量;

  2.确定指标——设立相应的资产、质量状况指标。如施工队伍与承包人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但施工队伍独立管理或承担某一部分施工的,应视为分包;

  3.限定数量——明确规定每一指标的上、下限。政府要确定BT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标准、投资额、工程时间节点及完工日期,并确认投资方投资额;

  4.监督范围——负责BT项目的全过程监督。政府对BT项目的设计、项目招投标、施工进度、建设质量等进行监督与管理,有权向投资方提出管理上、组织上、技术上的整改措施;

  5.法律途径——若发生私自更改或超过规定数量的可诉之法律。实行建设市场准入制度,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如发现承包人有分包嫌疑时有权进行调查核实,承包人应提供有关资料并配合调查。如分包成立则按违约处理。

  (四)建立BT项目应对风险机制

  BT项目所需资金越大,实施时面临的风险就越大,风险的妥善处置关系到项目成效,需要对投资风险的管理对策进行研究。因而从项目跟踪阶段就进行有效的风险分析和评价,确定风险种类,拟定相应的风险回避对策,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一是有远见、规避未来的风险。如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环境与移民风险、经营风险、技术风险、融资风险、市场风险等;二是合同中增加防范风险的条款;三是建立与外方谈判的专业队伍,提高谈判水平。

  (五)完善BT项目的立法

  由于BT模式诞生的时间短、经验少,是典型的新生事物。因此,最基本最重要的是要有明确的合同法律保护,在管理上,对项目的投资概算、设计方案的确定,工程质量的检验以及财务审计等都应从法律上确定政府权力与相对人权利的平衡。但我国目前尚没有关于BT的专门立法,所以更应加快立法步伐,我们急切的盼望政府相关部门早日出台一部完善的能够对BT投资及运作起积极作用的法律,规范市场运作,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上一页  [1] [2] [3]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