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国际总承包工程中设备选用管理方式探讨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6/3 22:41:30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备经销商,对收购的二手设备加工整理后重新出售,为施工企业二手设备的购买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应该说这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调剂和再生利用,能够为施工企业节约投资和为经销企业创造利润,但是二手设备的组织和购买存在较高的风险,由于二手市场的发育,也诞生了很多的不法商人,利用此契机投机取巧,把大量的已经失效的二手设备改头换面,拆件拼装,以次充好,没有较强的专业经验和知识很难辨别好坏真伪,一旦买到这种设备在使用后不久就会出现故障不断,甚至令人没有精力去修复,就像是决口的大堤,你堵上这里,那里又坏了,最后不得不变成食之无味的鸡肋。所以说二手设备购买的对象也是那些没有达到报废年限,使用状况也没有达到报废标准的处理设备,这就需要有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和畅通信息渠道,尽可能的了解二手设备的来源和历史,减少购买的环节,另外二手设备的使用维修也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地方,购买二手设备时一定要注意该型号设备的社会保有量和配件购买的可能性。

  设备的融资租赁已经有较长的历史,但是对我国施工承包企业的设备管理还是一种新兴模式,利用设备闲散资金或者金融企业参与设备的购买与使用,把设备管理与资金运作结合起来,施工企业在项目实施期间缴纳一定的设备使用费用,项目完成以后可以根据承包市场的情况,由承包企业出资购买设备残值,或者由融资企业对下场后的设备进行处理,这样最大的好处是减轻了项目初期资金的压力,降低了施工企业设备下场后处理的风险,充分利用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分工,各尽所长,各取所需。目前在我国除一些融资企业外,一些实力较强的设备生产和销售企业对这种模式的合作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一些生产施工成套设备的企业,在设备销售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国内市场的份额和利润在逐渐降低,其打入国际市场的愿望比较强烈,通过这种模式的合作,不仅能取得一定的利润,还能通过项目对本企业的产品做很好的宣传,从而一举打开在该国的销售局面。另外设备下场后,设备处理或者成立专业化的租赁公司,与本企业在当地的销售相结合起来,具有了较多的灵活选择。当然,这种模式需要融资企业共同承担了项目实施的风险,在租赁费用分割的问题上,需要双方良好的合作与谅解。

  3、国际总承包工程设备管理的注意事项

  设备的使用管理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施工设备管理的具体方式,也是确定设备来源后管理的延伸,二者是密切相关的,一般来说国内的建筑企业对传统的设备使用管理具有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措施和方法,比如单机单车成本核算管理、岗位责任管理、完善的维修保养管理等,这里就不再详加赘述,着重介绍一下在国外工程总承包项目中,设备管理方式的选择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对于施工企业来说,保持设备较高的完好率和利用率,以较低的使用成本,完成既定的任务,是设备管理的目标。无论是租赁来的设备还是自购的设备,施工承包企业都必须保证设备的完好,做好人的管理和物的调配。首先设备司机的选配是关键,责任心强和技术熟练的司机不仅是高效施工的保证,也是设备管理各项指标的关键,因此出国施工最好还是在国内选拔素质高、技术好的优秀司机,虽然局部看可能费用要高一些,但是一个好的司机所创造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利润是巨大的,远非那些工资奖金所能相提并论。这方面一定要舍得投入,严格把关,否则你就是再好的设备管理理念,再强的管理办法,再先进的管理模式都是空谈,缺乏实施的基础。其次,设备售后服务、维修保养与配件供应保障体系的建立,设备到场后,有了人的资源,但是缺乏有力的后续保障也难以发挥设备的效用,对一定规模的施工承包项目,具有上百台甚至上千台的设备在现场,没有畅通有力的保障体系,再好的司机和修理人员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设备一旦出现故障便会成为一堆废铁,有的企业在非洲某工地就发生过类似的例子,大批的国产设备运到现场后,由于缺乏对当地情况的了解,工况恶劣,施工强度高,设备出现故障后,缺乏有力的配件保障,有时候因为一根油管,就需要从万里之外的中国发货供应,等运到现场半个多月的时间就过去了,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和效益。建立有效的保障体系后,虽然临时都投入了一部分资金,但是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厂家人员能够经常到现场服务,能够及时避免设备的不当操作,发现保养不足的问题,消除故障的苗头,正确的使用设备才是设备管理最核心的问题。一般的只要正确使用了设备,就能正常发挥设备的效能,一个项目不会有太多的修理内容,也不会对设备造成早期的损坏,维修和配件保障是作为预防性的一种保障措施,一旦设备出现意外故障,就能在现场较快的恢复起来。

  4、我国承包企业设备管理方式选择的建议

  我国施工承包企业在设备管理方式的选择,应该在项目的前期跟踪和市场调查时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