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国际总承包工程中设备选用管理方式探讨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6/3 22:41:30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就应该进行设备管理方案的筹划,而千万不要被动的为拿项目而投标,听说哪里有了项目信息就跟所谓的中介人匆忙出发投标,就算是中了标也很难确保项目的盈利。一个项目的实施有多种设备配置的方案,这还需要和工期要求、当地设备市场的发育情况相结合,如果当地设备保有量很大,租赁市场成熟,就可以考虑只投入主体施工设备,其他配套设备当地解决,另外当地的气候条件对设备的来源和选用也至关重要,比如在中东市场,有的企业匆匆忙忙把国内的机械带过去施工,结果却发现大部分时间不能使用,由于气候炎热,还没有干多少活,发动机就开锅了,动力严重下降,效率很低。当地已有的设备主导来源地是哪里,也是前期设备市场调研中应该了解的问题,如果当地有设备生产制造能力和制造企业,那么该国可能对设备进口有较苛刻的条件。如果施工设备全部依靠进口,市场很不发达,这就需要注意加强设备上场后的服务与维修保养保障体系。

  在充分调查当地市场的基础上,设备配置和来源就可以比较容易的确定了,而目前来看,充分利用国内的设备市场资源,采用新购设备出口到施工地应该是不错的选择,对于资金紧张、并且对项目所在国承包市场前景不明朗的企业,选择一家或者多家设备销售或者制造企业,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未免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这样对前期的设备费用就有了明确地考虑,在投标阶段就形成了共进共退的联合体,能充分利用资源,增强自身的竞争力,通过利用社会化分工,降低风险,共享利润。

  总的说来,设备管理方式的选择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具体的施工承包项目和项目所在国的具体情况来决定,选择合适的管理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但是项目顺利实施的保证,更是施工承包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当今中国施工承包企业走进国际承包市场中的一项比较优势,在激烈竞标中胜出的重要武器。

上一页  [1] [2] [3]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