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行业聚焦 >> 市政 >> 正文
浅析城市道路桥梁质量病害防治措施
作者:文翔教育 来源:期刊世界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2-7-15 17:19:42

  摘 要:目前我国逐渐从道路桥梁的大规模建设阶段进入到大规模的养护阶段,本文分析了城市道路桥梁常见的质量病害,对引起质量病害的主要成因进行归纳和总结,并进行了相应的对策分析。最后,根据我国现行的法规制度和当前国情,对桥梁病害提出了建议性的处理措施。

  一、城市道路桥梁常见病害

  1. 路基病害

  路基是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路面的主体,它与路面共同承担车辆荷载作用,并把荷载传递到路基上。因此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道路的使用品质。通常路基可能出现以下几种病害:

  地基不均匀沉降,轻者使路面出现裂缝,严重时会导致塌陷,甚至道路桥梁的整体损毁。

  路肩病害,横坡度不合适、表面不平整、坚实,与路面接茬存在台阶问题,这也是出现俗称的桥头跳车现象的原因;

  边坡病害,容易出现松散、坡度不符合要求、雨水冲蚀等病害;

  挡土墙病害,容易出现设施损坏、出现裂缝、倾斜、鼓肚、下沉、坍塌、泄水孔堵塞等问题;

  还有,当路基土性能较差时容易出现冻胀、翻浆等病害。冻胀翻浆是季冻区道路经常发生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路基路面的稳定性和使用性能。

  2.路面病害

  1、磨光。路面的磨耗,特别是寒冷地区的磨耗是道路工程领域长期未能妥善解决的难题。它是由于集料耐磨耗性能不足、在车轮的反复作用造成的集料棱角被磨成圆滑或平滑而导致的。路面磨光后使路面抗滑能力下降,而路面抗滑能力下降将直接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因此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2、裂缝。道路裂缝常见有:横向裂缝,与道路中线近于垂直的裂缝,通常是因低温收缩或者半刚性基层收缩裂缝造成;纵向裂缝,与道路中线大致平行的裂缝,不均匀冻胀是主要诱发原因之一;龟裂,相互交错的疲劳裂缝,是行车荷载反复作用的结果,是沥青路面的一种结构性破坏。

  3、车辙。车辙是路面表面沿轮迹的纵向凹陷。影响车辙形成的因素很多,主要为基础材料的影响和交通条件、环境条件影响。沥青混合料层在高温下由于车轮反复碾压,产生横向剪切流动,形成车辙。交通量、轴载、轮胎气压及气候条件对车辙的产生也具有较大的影响。

  4、波浪。波浪指路面表面有规律的纵向起伏。路面的波浪损坏可能由于材料组成设计差、施工质量差,以及路面面层材料抗剪强度不足以抵抗车轮水平力的作用等原因所致。波浪会对行车舒适性、安全性、经济性和外观产生不良影响,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预防和处治。

  5、沉陷。路表面局部沉陷的一种表面现象,一般病因都在基层土基。沉陷是严重的道路病害,严重影响道路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予以解决。

  6、坑槽。主要是面层的网裂、龟裂、小面积的松散、沉陷及人为造成的面层损坏、修补损坏等未及时进行科学的养护,在行车荷载和雨水等自然因素作用下逐渐形成了坑槽。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水损害性坑槽。水损害是降水(或雪融化成水) 透入路面的结构层后,含在结构层中, 在车辆荷载作用下, 使路面产生的破坏现象,它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最常见的现象之一。

  7、冻胀和翻浆。由于冰冻的作用,积聚的水冻结后体积增大,使路基隆起而造成面层开裂,即冻胀现象。春暖化冻时,路面和路基结构由上而下逐渐解冻,而积聚在路基上层的水分先融解,水分难以迅速的排出,造成路基上层的湿度增加,路面结构的承载力便大大降低。若是在交通繁重的地区,经重车反复作用,路基路面结构会产生较大的变形,严重时,路基以泥浆的形式从胀裂的路面缝隙中冒出,形成翻浆。冻胀和翻浆的出现,使路面遭受严重损坏。

  3. 混凝土碳化与钢筋锈蚀的病害

  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会逐渐转变成碳酸钙, 这个过程被称为混凝土的碳化。随着混凝土的碳化,它的PH值会逐渐降低,而混凝土中的钢筋一般是不做表面处理的, 这样一来混凝土不但不会对钢筋起到保护作用,反而会对钢筋造成腐蚀。所以在实际情况中,混凝土的碳化和钢筋的锈蚀往往是同时出现的。包裹钢筋的混凝土脱落或出现裂缝也是造成钢筋锈蚀的重要原因。钢筋锈蚀后的体积会增大到锈蚀前的四至五倍,导致包裹钢筋的混凝土沿钢筋开裂, 裂缝的产生又加快了混凝土的碳化和钢筋锈蚀的速度,造成恶性循环,这不仅降低了桥梁的使用寿命, 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安全隐患。

  二、造成质量危害的原因

  在上文关于各种病害的种类阐述中,不难分析到产生质量危害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既有基层材料上的性质缺陷,也有建设进程中的施工质量因素和技术因素;而另一方面从客观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33742    责任编辑:web33742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